县发展和改革局:下足绣花功 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
2021-03-03 18:06:41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戴戈 | 作者:李茜 王涛威          浏览量:107261

近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双峰县发展和改革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他们通过打好易地搬迁、光伏发电、驻村帮扶、产业帮扶等一系列“组合拳”,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真抓实干、吹糠见米,下足绣花功。

迎着平坦宽阔的道路,走近青树坪镇青树村集中安置小区,整齐美观的楼房,干净整洁的小区,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映入眼帘。这里的入住率、拆旧复垦率、后续产业扶持率均为100%。

脱贫户朱红秀告诉记者,自从搬进了新房子,她白天上班,晚上锻炼休闲,也过上了城里一样的好日子。朱红秀在该小区服务中心委员会上班,工作时间灵活掌握,还能去附近的箱包厂工作,按件收费,多劳多得。

像朱红秀这样的易地搬迁对象,双峰共有4930户14497人。县发改局始终坚持把好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住房建设面积的“红线”、搬迁不举债的“底线”、项目资金管理的“标线”,积极主动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选好址、选优址,因地制宜选择搬迁方式和安置点。目前,全县已建成的25个统规统建集中安置点,有15个选在交通便利的乡镇集贸区。同时,结合本地民居特点,保持统一风格,请专业团队设计了6种面积10类户型的标准图集,尽管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5 m2,但采光良好,房间紧凑、实用,得到了易地搬迁户的一致好评。

如何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县发改局提出“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宜居宜业”的工作思路,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补齐贫困地区短板,聚焦“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下半篇文章。采取劳务输出、培训就业、自主创业、发展特色产业、安排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等措施,保证每个搬迁家庭至少有一条稳定收入来源,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脱贫攻坚,“输血”是基本保障,“造血”才是长久之计。

沙塘乡民实村的山坡上,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条形矩阵,正尽情汲取着冬日阳光,再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流。农村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成了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的主要支柱,走出了“输血”式扶贫向长效“造血”扶贫发展的新路径。

我县10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建成且并网发电。整个工程发电状态良好,经济收入可观。截止到2021年1月份止,已累计发电1505.3万度,平均发电能力达到90%以上,产生收益673.3万元。

以奖代投,发展特色产业。县发改局多管齐下,以产业带动增收,运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帮助企业发展壮大,拓展产业链,提升产业帮扶成效。

冬日暖阳下,启富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忙着扎棚、挖土、砌砖,一派热闹景象。这里建造的联栋育秧温室和智慧果蔬工厂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杏子铺镇涟水村是县发改局的对口帮扶单位。该局以“立足村情,着眼产业,围绕增收,多头兼顾,适度发展,巩固成效”的总体工作思路,就新村部配套设施建设、村主干公路亮化工程、产业扶持项目及干部结对帮扶等工作进行调研,解决了涟水村资金运转困难、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资金短缺和贫困户困难等问题150余起。现在,涟水村还被列为“全县第六批移民美丽家园建设整村推进村”,将乡村振兴与驻村帮扶有效链接起来,确保了涟水村更快更好发展。

今年66岁的曹和平,早年住在山上的摇摇欲坠的土砖房,光是日常出行,山路就得走上半个小时。家里唯一的电器是一部老式电视机。妻子患有长期慢性病,还要供儿子读书,现在家里建立了新房子,从医疗保险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享受,子女也送上了大学,在外面打工,生活、日子越过越好。

自2018年以来,县发改局共投入项目及帮扶资金累计545万元,加强了涟水村在安饮水、教育健康、农村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综合保障脱贫等方面的各项建设。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部门,县发改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信念,发扬“三牛”精神,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接续奋战,演绎好发改角色,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责编:戴戈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