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竹:正宗湖南端午节粽子的外衣
2024-06-07 09:57:01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戴戈 |          浏览量:53678

文字 摄影 编辑 | 夏小莫
朋友们,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传说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在湖南岳阳的汩罗江投江殉国的日子。
当时沿江百姓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用叶子包了糯米煮熟丢入江中喂鱼虾,后世又用这种方式祭奠和怀念屈原。
于是,包粽子成为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风俗之一,千百年来流传至今。
你知道吗,咱们全国各地的百姓们会就地取材,使用不同的植物叶子来包粽子。比如芦苇叶、玉米叶。而在湖南,最正宗的粽子是用“粽叶”包的。
本图摄影:李建新
粽叶这个植物的中文名字是“箬[ruò]竹”,别名辽叶、粽巴叶等。是禾本科箬竹属的植物,一般是高约一米到两米的灌木。
箬竹原产地为中国南方的湖南、浙江等地,自19世纪起在英国和日本开始有栽培种植。它们一般松散丛生于山坡路旁,海拔分布在300 米到1400米左右。
箬竹喜光耐半阴,喜湿稍耐旱,对土壤要求不高。箬竹的抗寒性比较强,可以生长于中国较北的地方。
箬竹的叶片为长披针形,大的可以超过 40厘米长,宽度超过10厘米。它叶子正面是光亮的鲜绿色,背面是灰绿色。
箬竹每年春天由地下茎即竹鞭的节上萌发出新竹笋,后续发育长成新的植株,而开花繁殖的情况很少。
笋期为4月左右,到了6月初端午节时,笋已经长大,抽出了新叶并展开,老嫩适中,正好适合用来包粽子。
箬竹的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用途广泛,可以做园林绿化,还可以用来造纸、做畜牧饲料等。
箬竹因叶片大而宽,加之有特殊的清香气味,而且含有抗菌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所以常被用来做食品包装物,是中国传统食品粽子的常用包裹用叶。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每年的端午节,妈妈都会准备好糯米,洗好泡好粽叶来包粽子给我们吃。
我的老家流行做圆锥形的羊角粽,妈妈包得特别漂亮,我也想学着包,可总是包不紧。
包好的粽子油绿油绿的,再用深绿色的棕树叶子绑得紧紧的。五个为一串,挂在竹椅子的靠背上。仿佛一串串沉甸甸的绿色风铃,奏响着童年的美好时光。
不过,绿油油的粽子下锅一两个小时煮熟以后,就都变成了黄棕色。但这时它们散发出来的清香十分诱人,让我直吞口水。
如今很多人都用细棉绳代替棕叶来捆扎棕子,粽子的形状也各异。但我最爱的,依然是童年的羊角粽。
昨天我去县城附近的乡村拍摄粽叶,看到一片粽叶长得特别漂亮。葱翠的叶子层层叠叠、郁郁葱葱,几乎看不到一片枯叶。我高兴地蹲在那路边拍起照片来。
拍了好大一会儿,突然我发现中间的一片粽叶在晃动,发出悉悉嗦嗦的声音,紧接着露出一头白发。我这才知道,原来是一位奶奶正在里面摘粽叶。
我笑着说“吓了一跳”,跟这位奶奶聊起天来。我说您的粽叶种得真好呀,这么大一片,绿油油的,比人还高。
她说往年摘粽叶可以卖1000多块钱呢。我心里盘算了一下,一片粽叶大约一毛钱左右吧,恐怕需要钻进这茂密的粽叶地里,一片一片地摘上万片呢!是个辛苦钱呀。
中国人民的勤劳朴实,就像这片大地上的草木一样随处可见,光芒闪耀。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著名的宋词里的“青箬笠”,就是用箬竹叶子制成的斗笠。
湖南的端午时节,常常是斜风细雨,绵绵不断,牵系着无数外地游子的乡情。
不论你是在自己的家乡,在父母长辈身旁,还是在外奔波,为生活打拼。
此刻,我手捧着这一片家乡的翠绿箬竹粽叶,想对读到这篇文字的你说:
端午节记得要吃粽子哦,祝你顺利、安康、幸福!


作者:夏小莫,湘妹子,电力工程师,娄底市作家协会理事。喜爱文字、植物和美食,品味生活里简单的快乐。


责编:戴戈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热点专题
时政要闻
精彩推荐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