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米香庆丰收 古礼新声话振兴 —— 杏子铺镇尝新节奏响农耕文明乐章
2025-09-24 15:07:37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李娟 | 作者:周伟华 朱道辉          浏览量:4399

“天下水府,湘中粮仓,芙蓉大米,五色呈祥!”9月23日,秋分时节,杏子铺镇湖南省水府庙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的五色米基地里,欢天喜地好歌舞,鼓乐喧天庆丰年。双峰县第八届农民丰收节暨杏子铺镇五色米第四届尝新节在这里热闹启幕,万余名村民、游客与市县领导齐聚一堂,在歌舞欢腾中品丰收甜,在古礼祭祀中敬天地恩,在农耕体验中传文化根,一场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气息的丰收盛宴,将“庆丰收、敬传统、感党恩”的喜悦洒满湘中田野。

歌舞燃情:鼓乐声里颂丰收

“咚咚锵!咚咚锵!”上午10时许,随着邵阳歌舞团演员们敲响《水鼓》,震天的鼓点与似水的旋律交织,瞬间点燃全场热情。身着艳丽服饰的舞者踩着节奏腾跃,鼓点里藏着稻谷拔节的力量,音乐中映着丰收的霞光,台下观众的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连远处田埂上的稻穗仿佛都跟着节奏轻轻摇晃。

舞台上,精彩轮番上演。朱彩昀一曲《故乡的五色米》深情开唱,“金黄的米穗摇啊摇,摇醒了故乡的晨早……”悠扬的旋律伴着大屏幕上五色稻田的画面,唱活了刘科良十年扎根田野、培育古法五色米的故事,也唱醉了在场乡亲的心。杏子晚霞音乐队演奏的二胡管弦乐器,奏出了丰收喜庆的乐章,双峰左艳红旗袍队带来的走秀《女人如书》更是惊艳——队员们身着素雅旗袍,手持镶着五色米穗的团扇,步态优雅如稻田清风,将传统美学与农耕元素完美融合,台下手机拍照的“咔嚓”声不绝于耳。

表演间隙,迎来高光时刻。“现在,有请娄底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为湖南水府庙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授予‘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当主持人话音落下,刘科良快步走上台,从上级领导手中接过金灿灿的牌匾,脸上满是激动。

“今天真是好日子,丰收节里添喜事。我今天领到这牌匾,非常高兴。这是党和政府支持农业的见证,是13个村的乡亲们一起干出来的!”刘科良举着牌匾向台下挥手,台下村民们的欢呼声仿佛掀翻稻海。

据了解,刘科良的公司已流转5000多亩土地,带动1000多个家庭增收,年产值超4000万元,“芙蓉心”五色糙米更是远销国内外,成了乡亲们的“致富米”。

古礼祭祀:三炷心香敬天地

“时唯九月,谷物成熟,择此良辰吉日,谨以三牲五谷,敬告天地、谷神、灶王……”上午10时,祭祀仪式准时开始。司仪身着青色长袍,手持礼器缓步走到供桌前,声音庄重而悠远。供桌上,鸡、鱼、肉三牲摆放整齐,白、红、蓝、黄、紫五色米盛在盘子里,像撒了一把彩虹,旁边的苞谷、南瓜透着原生态的饱满,十米外的大型香炉里,香火袅袅升起,缠绕着稻田上方的白云。

主祭人刘科良身着同色长袍,从红地毯一端稳步走来。“净手!”司仪话音落,工作人员将清甜的井水注入铜盆,刘科良俯身净手,水珠顺着指缝滴落,溅起细小的水花;“递方巾!”他接过毛巾仔细擦干双手,动作虔诚如对待稀世珍宝;“执香!上香!”三根檀香在手中捧稳,他面向香炉深深鞠躬,再将香轻轻插入炉中,烟气缭绕间,他的眼神里满是对土地的敬畏。

“一敬天地,谢风调雨顺!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二敬谷神后稷,谢教会百姓种作之恩!”“三敬灶神,谢化熟之恩!”每一次鞠躬,刘科良都腰背挺直、动作标准,台下千余名村民静静站立,连怀里的孩子都被这庄重氛围感染,不再喧闹。

当司仪喊出“跪敬天地、谷神、灶神”,刘科良双手作揖,“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俯身叩手的瞬间,68岁的张奶奶抱着孙子轻声念叨:“这礼敬的是天地,更是咱老百姓的好日子——没有党的好政策,哪有这么好的年景,哪能安心种出这么好的五色米啊!”

随后,刘科良起身诵读祭文:“唯公元2025年之秋,承古法耕心,融新技赋能……凭智能监测护禾苗,借生态培育壮根茎,四时八节调和,秋来丰收年……”祭文里,既有对先民农耕智慧的传承,也有对现代农技助力丰收的感念,更藏着对“风调雨更顺、岁岁粮安福绵延”的期盼。

读罢,他将祭文投入火炉,火光映着他的脸庞,也映着台下乡亲们充满希望的眼神。“礼成,鸣炮!”随着司仪一声令下,鞭炮声响彻田野,与远处的稻浪声、村民的笑声汇成一片丰收的交响。

农耕互动:老农具里传文化

舞台内古礼庄重,舞台外热闹非凡。在传统农耕文化展览区,石磨、推子、兑坎、竹筛等老农具一字排开,像一群“时光老人”,吸引着大人小孩驻足围观,成了尝新节里的“网红打卡点”。

“妈妈,这个石头做的东西怎么转呀?”石磨前,10岁的小男孩豆豆挽着袖子,踮着脚想推动磨盘,却怎么也推不动。穿着时髦的妈妈李女士笑着上前,手把手教他:“来,跟着妈妈的节奏,一手扶着磨柄,一手慢慢添稻谷,要用力均匀哦!”豆豆跟着妈妈的动作,磨盘缓缓转动起来,细小的米粒从磨缝里渗出,落在下方的竹筐里。

不一会儿,豆豆的额头就沁出了汗珠,衣服也湿了一小块,却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妈妈,磨米好有意思!稻谷怎么会长出米呀?它要长多久才成熟呀?”李女士一边帮他擦汗,一边耐心讲解:“稻谷要经过播种、插秧、除草、收割好多步骤,要长四五个月呢,就像你慢慢长大一样,可不容易啦!”

另一边,古老的“推子”(传统打米工具)旁围满了游客。来自湘潭的游客周女士举着手机不停拍照,还拉着志愿者问个不停:“这个工具怎么用呀?以前没有打米机,先民们就是用它把稻谷碾成米的吗?”志愿者笑着点头,一边演示推子的操作,一边讲解:“对呀,这推子可有年头了!把稻谷倒进上面的斗里,推动木柄,里面的石臼就会把谷壳碾掉,再用筛子筛一下,就能得到白花花的米了。农耕文化孕育了中华文明,这些老农具就是先民智慧的结晶呢!”

“答对啦!这是兑坎,以前用来扬谷的!”农耕知识竞答区里,欢呼声不断。村民王大叔刚答对“用来分离谷壳和米粒的农具叫什么”,就接过志愿者递来的一包五色米,笑得合不拢嘴:“不仅学到了老知识,还能拿礼物,这节过得真有意思!”孩子们围在竞答区前,举着小手抢着答题,清脆的声音里满是对农耕文化的好奇,也让老农具里的智慧有了新的传承。

尝新感恩:一碗新米话党恩

“开饭咯!尝新米啦!”中午时分,随着一声吆喝,热气腾腾的新米饭端上了桌。洁白的瓷碗里,拌着五色米的米饭透着淡淡的清香,配上村民自家种的青菜、扣肉、新鱼,一口下去,软糯香甜,满是丰收的味道。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新米,聊着家常,笑声阵阵。

“以前哪敢想,种米还能种出这么大的产业,还能办这么热闹的节!”村民李大爷捧着饭碗,看着眼前的热闹场景,感慨道,“刘科良回乡种五色米,带动我们1000多户增收,这都是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好啊!没有政策支持,哪有这么好的日子!”

杏子铺镇党委书记贺铁坚看着乡亲们的笑脸,动情地说:“尝新节不仅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丰收的庆祝、对党恩的感恩。刘科良用古法种植五色米,守护粮食安全,带动乡亲增收,是党领导下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未来,我们会继续支持农业产业发展,让更多乡亲在丰收中过上好日子!”

刘科良端着一碗新米饭,走到田埂上,望着金黄的稻浪,眼神坚定:“十年前我回乡创业,就是想着跟着党和政府的政策走,把土地种好,让乡亲们增收。现在,公司成了省级龙头企业,乡亲们的腰包鼓了,这都是党和政府支持的结果。以后,我要种出更好的五色米,带动更多人致富,把这份丰收的喜悦和对党恩的感激,一直传下去!”

阳光下,稻浪翻滚,五色米香飘四方;人群中,笑声不断,感恩之情溢满心田。杏子铺镇的第四届尝新节,不仅是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丰收盛宴,更是一曲党领导下乡村振兴的动人欢歌——敬天地、传文化、感党恩,这碗香甜的新米饭,不仅装着丰收的喜悦,更装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装着农耕文明在新时代里的蓬勃生机。

一审:李娟

二审:王宏毅

三审:刘郁鑫

总编:刘颂阳

责编:李娟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热点专题
时政要闻
精彩推荐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