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又是一年辣酱红
2021-08-20 11:44:11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戴戈 | 作者:李学耕          浏览量:184230

又是一年秋风起,正是辣酱飘香时!又到了“永丰辣酱”(也有人称“双峰辣酱”)产销旺季。

要说最能代表双峰的“农副土特”,当推“永丰辣酱”,唯它“最双峰”。天南地北的双峰人给亲朋好友的最佳家乡礼物也应该是“永丰辣酱”。馈赠时往往还不时叮咛几句:“这是自家(或农户)晒制的,不是街上买的”。以示珍贵、卫生。

“永丰辣酱”的制作历史十分悠久,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据《双峰县志》记载,早在公元16世纪(明崇祯年间),双峰县城(原属湘乡县)永丰镇一带就有人开始晒制辣酱,以味鲜肉厚的灯笼辣椒为主要原料,先把小麦蒸煮、发酵、磨制、加盐调水,曝晒成酱。追溯历史,它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蔡和森一家还有很深的渊源。17世纪中期,蔡氏兄弟先后在永丰镇开设蔡广祥、蔡广益、蔡顺益三家酱园,蔡广祥酱园是蔡和森当学徒的地方,蔡广益酱园则是蔡和森祖父蔡寿崧的产业。60年代“公共食堂”时期,菜蔬不足,永丰有顺口溜云:“三两米,喷喷香,冇得菜,夹辣酱。”

一则有板有眼下的“贡品”故事,说多了就当真了。讲的是,19世纪上半叶(清咸丰年间),湘军领袖曾国藩有一次将永丰辣酱这一家乡特产带到京城,进献给咸丰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的皇帝老子,一尝这满有乡野风味的辣酱,大为开胃,大加赞赏,把它列为宫廷贡品。于是“永丰辣酱”便由京城而闻名中国。这应该是杜撰。记得数年前,好友老乡、学者、娄底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现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主任彭斌鹏写过一篇关于“永丰辣酱”的文章,他对此则故事进行了一番考证。文中提到:遍查曾国藩日记和同治《湘乡县志》、1993年版《双峰县志》等史料,均未见有曾国藩向咸丰皇帝进贡永丰辣酱的任何记载。同时,曾国藩自从担任团练大臣乃至湘军统帅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咸丰皇帝。这又何来“进贡”和列为“贡品”之说?再说,身为满族的北方人咸丰皇帝对味道很辣的辣酱是否合其口味?还值得打个问号。诚斯如此,国藩老乡超前的广告意识,真值得我辈大大点个赞!

近来又冒出一个现代“升级版”,也很有说服力!说的是20年代初,和森老乡在湖南一师范与润之(毛泽东)先生同窗时,吃、住生活在一起,蔡同学常从老家带点辣酱到学校去。毛润之时常说:“蔡和森你把你老家的永丰辣酱快拿出来呷点,永丰辣椒味道太好了,下次你给我多带点、我很喜欢永丰的辣酱.......”说得如亲耳所闻!合理推测加想象,这个我倒有点相信。上大学时,我也用玻璃坛子带过辣酱,将白乎乎的馒头逢中掰开,涂抹上一层辣酱,“夹酱馒头”曾引起同学们的垂涎。韶山冲与永丰不是很远,口味、习素相差无几,对“不吃辣椒不革命”的豪哥润之同学来说,“永丰辣酱”他是不会拒绝的。话又说回来,地方名产、风景名胜总得有点故事,可有根有据,也可胡编乱造,只要搭得点边儿也未尝不可。一个东东得有点文化底蕴嘛!

近日,群友们陆续从家里给我带了今年新出的辣酱,它们来自双峰各地,我好奇、无聊,逐个将它们编上号,然后评价打分。个人得出的结论是,“永丰辣酱”还是永丰的最地道,难怪有原产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说。但是无论怎样,每一种辣酱,都是一件“作品”,带着一份情感,它都出自双峰,用的是这水、这料、这盆、这钵,沐浴的是家乡火辣辣的骄阳,触摸它的是家乡人们勤劳善良的双手,都是妈妈的味道,我没有理由不喜欢!

秋意渐浓,岳枫未红,北去湘江,思绪绵延。最忆、最难舍的是家乡的辣酱红!酱紫、生津、回味、深沉、悠长......

责编:戴戈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