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籍书画名家精品线上展【第四期】——朱鹏飞美术作品展
2022-02-20 10:05:07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戴戈 |          浏览量:21373






第四期 · 朱鹏飞美术作品展


Pengfei Zhu (Limo)

朱鹏飞(枥墨)


朱鹏飞(枥墨),现居深圳。1968年生于湖南双峰。200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就读于周韶华新水墨高研班。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评论家,资深设计师。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展览EXHIBITION


  • 2019年《虚在的水墨》学术讲座,比利时自由大学建筑学院报告厅

  • 2019年《驭墨-布鲁塞尔水墨周》比利时皇家博物馆,比利时自由大学建筑学院展览馆

  • 2018年《集结与呈现》第十四届深圳画家画深圳美术作品展,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 2017年《问候-上海 当代水墨4+1富厚堂预展》,上海富厚堂,中广国际传媒

  • 2016年《十分真彩-中国水墨艺术家学术邀请展》,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

  • 2016年《艺缘-水墨艺术邀请展》,深圳宝安画院,圈子艺术酒店

  • 2016年《水墨唐山  中国新水墨艺术邀请展》,河北唐山,丰南区文化艺术品展览馆

  • 2016年《姜宝林、周韶华师生作品联展》,杭州,西湖美术馆

  • 2016年《问候-杭州  当代水墨4+1巡展》,杭州,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代美术馆    

  • 2016年《中国现代书法30年回顾展特约单元展》,重庆,永川博物馆

  • 2016年《问候-杭州  当代水墨4+1乌镇预展》,中国·乌镇,乌镇墨意淌人文艺术酒店    

  • 2015年《十二届中韩水墨画交流展》,韩国,毅斋美术馆

  • 2015年《三人行·水墨课程&语言转换——王中、朱鹏飞、王昌归画展》,深圳,罗湖美术馆

  • 2015年《水墨普陀——周韶华新水墨高研班走进舟山水墨特展》,舟山,舟山美术馆

  • 2014年  《2014第七届美术报艺术节》,南通、宜兴、上海、杭州 ,海安523



作品展示




 破茧自在 


丝尽终成蛹,飞飞志未酬。
何日振白羽,一梦到庄周。



在许多抱有善良意愿的人看来,朱鹏飞的画有禅意,这是对的。他画茧,其实画的是众生相。许多人因此而感动,而震撼。在这万千柔丝中,有柔情,有了悟,有珍惜,有感怀,这就是我们自己。无论怎样辩解,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都是作茧自缚。但不做茧,我还是我吗?那样的自由,还是我的自由吗?把云的潇洒还给云,把水的深情留给水,我还是我自己。一杯清茶,邀月嚼诗,见画如唔,慢慢品。



《禅·茧二十四品之八》水墨纸本 ▏ 53x48cm ▏2015





《禅·茧·世相》水墨纸本 ▏ 68x68cm ▏2017





《怒蚕》水墨纸本 ▏ 68x68cm ▏2017





《思/春茧图/默》水墨纸本 ▏ 53x48/117/48cm ▏2015






 无人之境 


天真自然画之魂,奇变只因悟夏云。
心中丘壑无人解,笑问何物在画中?


   


在传统山水的象征结构里,情感的表达是洗练的、沉淀的,可以说是一种理性的情感或者说超越的情感,这种情感里共性多于个性,寄托了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世事感怀、惜春伤秋和天地自然的永恒向往。朱鹏飞的无人之境无疑继承了这个传统,但却更加突出了个人的主观感受。直截了当地把时代变迁、沧海桑田绘入笔端,不是去如实的描写、小心翼翼地勾画,而是用泼墨和狂躁的笔法、破碎的笔法,或抽象、或具象,去呈现这种沧桑巨变给个体心灵造成的冲击。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两个传统,一个是东方的水墨写意传统,一个是西方的表现主义传统。这两个传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内在的冲突和张力。这种艺术语言层面的紧张感和加速发展的时代带来的焦虑、纠结和虚无感结合起来,唤醒每个人内心的那份孤独,那个最深最远的记忆。这是一种让人不安的艺术。也是让人沉思的艺术。


《从前有座塔》彩墨纸本 拼贴 ▏ 68x68cm ▏2016





《南山不老松》水墨纸本  ▏ 78x53cm ▏2015






《无人之境十》彩墨纸本  ▏ 68x45cm ▏2016





《玄境之三》局部 水墨纸本  ▏ 68x34cm ▏2016






《废墟四》水墨纸本 拼贴  ▏ 68x34cm ▏2015






《晨光熹微》局部 水墨纸本  ▏ 68x34cm ▏2015





《千里清秋》水墨纸本  ▏ 68x34cm ▏2015






《虚无之二》水墨纸本  ▏ 68x34cm ▏2016







 虚在的水墨 


一个“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两栖物。”
——我注视,沉思,陷入其中




当我们面对这些画面,观看的经验是某种尚未抵达的高度、某种有待添加的事物,在,又让人感觉不在,但肯定不是那个称之为虚无的东西,不是那个意指或隐喻的东西,那个无名之物、无为之在——泊兮其未兆——一种弱形式,最低限度的形式,它令人惊叹的陌异性完全来自它的朴素。


很明显,所谓虚在的水墨,即水墨作为“现成事物的端始”,与杜尚对现成品的挪用不同,水墨是生成的。与波洛克的自动绘画也不同,水墨是现成的。从形式的角度分析,朱鹏飞开创的这种新水墨样式,既是生存的形式,又是死亡的形式;悬置的情感被放大到生死两端,哀乐同时,形成一种内在的张力。



《虚在的水墨》水墨纸本  ▏ 136x68cm ▏2018






《凝》彩墨纸本  ▏ 136x70cm ▏2018





《泊》彩墨纸本  ▏ 136x70cm ▏2018





《度》水墨纸本  ▏ 69x45cm ▏2017






《栗》彩墨纸本  ▏ 68x100cm ▏2017






《澈》水墨纸本  ▏ 68x46cm ▏2017






《苍》彩墨纸本  ▏ 136x70cm ▏2018







 折叠时空 


清明已过春将逝,夜半小窗听雨迟。
箱底翻出双鹧鸪,折叠心事折叠时。





或许,我们的现实世界正是来源于某个坚实平面的折叠,受限于社会政治的结构和身份固化的制约,唯有将自己完全打开,才能瞥见自我的真相。正如折叠成三维时空的水墨宣纸,展开后便呈现为一种自我重复与差异的图形模式。没有本质,没有中心,没有历史性的时空边界,不断向外复制延展,却指向某种更高维度的存在,某种裸露的真相和敞开的秘密之中。



《对折、对角折、正反折等》水墨着色、银粉  ▏ 68x138cm ▏2020




《对折、对角折、正反折等》水墨、蓝  ▏ 68x138cm ▏2020




《三折八叠》水墨着色、银粉  ▏ 68x138cmx3 ▏2020




对折、正反折等》水墨着色、银粉  ▏ 68x138cmx2 ▏2020





评论文章




水墨:神性还是它性

 

张强



(一)


 


当我试图阐述我的水墨观念时,我陷入龃龉之地,不能言说。
当我无奈而静观,默识而寤对,我颇有会心之处,不能自弃。
我梦想有这样一幅画:无论你怎么靠近,它都离你很远。虽然观赏者不断地靠近,但是画面看起来依然很远,指向千里之外;反之,即使观察者远去,画面依然在那里,犹如一个古老的存在。真实,并且无法让人忽视。显然,这样的画,不会是对自然的再现,也不可能是纯粹抽象的形式。因为“远”,是实在的感觉;是彼岸;是地平线。不知道我能不能画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一定不会辩解或反驳,因为我已进入画之中,那是一个无声的世界。在那里,我无话可说。(朱鹏飞)

阅读艺术家朱鹏飞的水墨文字,是令人愉悦与畅达的,也是令人会心与酸楚的。在狡黠喻指与表象调戏之中,他明确地指向后现代的游戏特征。这些游戏是人类最新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新时代的产物,是在当下经验基础之上的一种反观与自见。它是指向“明心见性”的,也是具有对于世俗的本能穿越力量。

所以,我将其称之为朱鹏飞的“文字思考”与“思想装置”,这些火花四溅般的灿烂文字,通常也携带着其灵异思想碎屑,从空中跌落下来。堕向无尽的深渊,从而唤起历史的回响。


 



(二)


 


朱鹏飞的文字思考与水墨经验,让我去面对那个有趣的问题:……那么,水墨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神性”与“它性”如何博弈的问题。那么,所谓的“神性”指的是什么呢?

一个有趣的作品影像,近两年在网上广为流传。一位西方的艺术家,将不同的彩色铅笔,悬挂在树枝之上,以风的吹拂来产生不同的笔触,这种创作方法被认为是以“自然之手”来进行创作的。

有人将这种方法误读为是一种“神来之笔”。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这还只是一种“物理法则”的使用。因为,它是借助于风的吹拂,所带来的偶然性震动,这种脱离了人的控制的形式创造,是不是一种“神性”的回归呢?

艺术家朱鹏飞对此提交了自己的方案:



将笔墨从主客体的对峙中抽离、赎回,成为一个纯粹的虚在——这个词是我生造的,相对于实在和虚无而言——在主体的凝视下蜕变为一个沉思的对象,一个自在之物。不再表达,不再转述,湛然安静,寂然独存。我注视,沉思,陷入其中。而言说,虽然无效,仍然是必须的。任凭手中之笔自由滑行,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纤细的线条无形无象,却如同禅师指月,释迦拈花,指向一个高悬虚在的境界。

 

 


(三)


 

所谓的“神性”,指的是发端于文字创世之前,在那个时候,“人/神”共同建构一个世界,共时空地分享那个与自然频率、节奏、旋律共振的时刻。没有什么所谓“文化”概念的生成。那个时候的人的感官是全面解放的,一切都是在按照自然性的季节循环的惯例,去生老病死。偶尔留下的人工制品,也充满了偶发性。就如同一群蜜蜂,可以共同扇动翅膀,形成一个巨型的怪鸟外形,以此来吓阻入侵者。这种“行为”便是在“神性”建构下的自然防御体系。


然而,这种来自于“神性”的作用,却总是会被打破。这就是“文化”的产生。用中国古人的表述,就是“文字创世”:天雨粟,鬼夜哭。很多人把这样的描述,误读为是“文字的神通力”。其实不然,“天上如雨一般,将粮食倾泻而下”,从此,“鬼只能在夜间能够遇到,并听到它们的嚎哭声”,原因在于“白天它们已经无法出现在人世间”。于是,“文明大化,人鬼揖别”。在这里的逻辑便是,由于人有了文化,从此与“动物性”有了区别。而记载文化的最为重要的载体:文字已经被创生。所以,我将这种现象看作是“文字创世”。


于是,中国人便把未识字之前的人,看做是“蒙昧之人”,识字为“发蒙”,也就是告别“蒙昧”。然而,我们也会发现,在中国民间,经常认为未识字的儿童,是可以看得到“鬼”的,用现在的话来表述,就是可以通灵,在这个层面上,其实就是动物性的“灵性”,也可以称之为是“鬼神”。


“文化”让人类有了自己的生命秩序,于是,与动物性拉开了距离。文化让人类进入理性状态,而且,理性成为人类越来越具有发展的逻辑动力与空间。于是,在人类文化的大结构框架之下,人类开始对于自然进行识别、进行分类、进行秩序,最终,人类开始对于自己也彻底地规训了。

 



(四)


 


在人类将自己付诸于更为技术理性的空间秩序之中的时候,人类的另外一种自我反省与抗拒规训的力量,也就蓬勃发展起来了。人类通过艺术,来抵达这样一种对于人的“神性”或者说是生命灵性的境地,同时,对于以往建立的秩序进行拆解。

而中国人则是通过禅宗作为思想的底色,以书写性的艺术来表达属于灵性存在的层面。这便是在对于秩序的规避之中,完成一种新的创造。于是,明人曰:

佛家苦梵网之密,逃而为禅;道家苦金丹之难,逃而为玄;儒家苦经传之博,逃而为心学;画家苦门派之繁,逃而为逸品。

当艺术抵达21世纪的时候,艺术何为!?书法何为!?水墨何为!?于是,艺术家的困惑与思考也就应运而生:




我画画,初画时可能有山有水、树木坡石之意,然后又涂掉,只留下一些痕迹;再画再涂,又留下些痕迹……这个过程本身并不是胡作非为乱画乱涂的,甚至都不能说是‘涂’,仍然是画是写,只不过用的不是墨,而是水。过程本身也不是完全没有概念,它是有概念的。但这个概念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后,最初的意义你可能已经不知道了,比如很多风俗习惯最初是怎么来的……吃粽子,就是吃……其意义随着时间、历史的积淀发生变化,失去了原初的意义,但最初的意义总是在的。如有人默默无闻过了一辈子,能说这人白活了吗?没有。他怎么来的、怎么去(死)的,没有人知道。但毕竟他来了,活过,留下了痕迹。这个痕迹可能在某个情况下发生作用,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他已进入浑沌,整体的浑沌,命运……我画画也一样。第一个层次留下来的东西到最后好像什么也没有了,似乎白画了一样,但它没有白画,它一层一层进入画面这种深邃、神秘的基底,看似简单、平淡,若有若无,是因为某种情绪、意象、纯粹的事物、过程曾经存在却又被消失了、消灭了,是逝者留给我们的思念、怀古、寄托、感兴和喟叹,返虚入浑,积健为雄。这里面表现了一种艺术观念的东西。也是对个体生命的肯定,对无数平凡日子的肯定。(朱鹏飞)


 



(五)


 


我以为,朱鹏飞的文字就是一件“思想装置”的作品。这件作品甚至远远大于他的系列水墨作品。朱鹏飞曾经给我出示过他的作品集,其中包罗万象:

以《虚在的水墨》命名,在这些作品之中,包含了其“水墨行为”、“观念水墨”、“抽象水墨”、“水墨装置”、“传统风格的国画”、“传统风格的书法”。在这些作品面前,我看到的是一个不安的灵魂,不屈的勇士,不竭的思考者,也是一个媚雅也媚俗的文人。

我宁愿再次将朱鹏飞的文字作为他的作品:

……这种反复否定、自我消解而指向虚无的画法,真能支撑起画面的结构和意义吗?或者,只不过是艺术家狡辩的托词,而将意义重构的责任留给观众。在大众看来,这种画法与其说是肯定个体价值,不如说是否定,如天地不仁般无目的的否定,是一种摧毁一切的否定性力量,无差别核打击,抹平。世界重启。最后的绘画。一画,一画的消解。

绘画走到了其反面,它否定自身。与过去那种对形的有限性超越不同,没有那种形而上的精神理念的追求,它只是单纯的否定,对幻觉的否定,一具绘画的尸体。它揭示这种此在早已终结的事实,是水墨作为现成事物的端始,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水墨不是画,是艺术。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水墨是自由的艺术,它是生成的,也是现成的。(朱鹏飞)


 


(六)


 


我只是期望朱鹏飞的“水墨经验”之中,能够尖锐地体现出思考的维度、广度与宽度。真正地营造出水墨的“神性空间”。

就朱鹏飞的认知能力而言,我对此充满欣然的期望!
 
 
                            2021-09-14
                   于四川美院世界实验书法高等研究中心







责编:戴戈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