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文旅大餐”清香溢远|湖南日报观察头条
新湖南客户端
2022-12-21 08:12:30

“文旅大餐”清香溢远

——双峰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纪实

邹娜妮 吴海清 葛军 江岸

踏进双峰,这片土地拥揽和森故里、女杰之乡、红色热土,先哲贤人、文人骚客在此留下痕迹。

两百余年前,曾国藩在这里出生、读书、成家、中进士,并走出去,封侯拜相。他的“余将来不积银钱留与子孙,唯书籍尚思添买”的家风家训故事被广为传颂倡导。

百年后,英雄辈出的家国故事,从未湮没于历史风云。沉淀的历史,在这里“复活”;深厚的文化,在这里延续——

(2019年9月17日,双峰县井字镇杨球村,党员干部在蔡和森故居举行“不忘实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文中图片均为李建新 摄)

如今,地处湖湘腹地的双峰,厚重神奇的历史、人文、民俗和旖旎秀美的自然、山水、田园交相辉映,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资源;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的旅游资源为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迎来高质量发展,向人们展示着“家国天下,富厚双峰”的真谛,让文旅产业“活起来”更“火起来”。

健全文化阵地,让文旅品质“亮”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双峰,一座有颜值更有气质的城市。曾国藩故居、蔡和森纪念馆、水府溪砚、王憨山书画等一张张令人瞩目的文化名片,串接起绵延不断的文脉。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加大投入,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双峰县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卫平介绍,通过大力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全县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呈现繁荣发展态势。

(2021年6月1日,双峰县荷叶镇富圫村,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绿意葱茏。)

11月26日,是已故著名花鸟画家王憨山诞辰98周年纪念日。当天,走马街镇举行王憨山故居揭牌仪式暨走马街首届书画艺术节活动。王憨山是双峰的响亮文化品牌,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知名度,对走马街镇书画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该镇常年从事书画创作的人才多达1500人。

今年初,走马街镇成立双峰县首个乡镇文化产业办,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提供更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和对外宣传窗口。9月28日,该镇打造的书画一条街正式启用,吸引了16间书画工作室入驻。

这是双峰培育造就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队伍,繁荣文学阵地的一个生动实践。

(2022年2月22日,双峰县井字镇杨球村,风雪中的蔡和森故居-光甲堂。)

多年拼搏,硕果累累。一批文化场馆拔地而起,城乡文化设施焕然一新。当前,双峰搭建起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17个文化馆分馆、24个图书馆分馆、5个社会单位文化馆分馆为枢纽,80个村级文化馆图书馆分馆、444个村级基层服务点和900个农家书屋为基础的总分馆网络体系。

在优化乡镇文化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双峰大力健全村级文化阵地网络,投入5000余万元,按照“七个一”建设标准,与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建成524个合格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放眼全县,已形成运转高效、机制健全、服务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管理模式。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交汇,让双峰人真正成为文化的主人,让诗与远方从美好的憧憬成为可以惬意享受的体验。

淬炼旅游成色,让文旅潜能“放”出来

5月18日,“感悟中国文化·享受美好旅程”2022年“中国旅游日”湖南娄底主题活动在双峰县水府庙生态旅游度假区启动。节会期间,双峰持续推出山斗冲地下党支部陈列馆沉浸式党课、夜间文旅体验、乡村音乐节、涟水竹筏漂流、非遗产品展示等一系列活动。

(2022年3月15日,游客在双峰县锁石镇万亩油菜花基地游玩。)

为让传统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出长久生命力,双峰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开发出多条文旅融合线路——

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东线:蔡和森纪念馆—蔡和森蔡畅故居光甲堂—中共铜梁地下党支部陈列室—秋瑾故居—唐群英故居;南线:县城烈士公园—葛健豪故居及墓—李笑山墓—李中墓及故居;西线:蔡和森纪念馆—青树坪战役烈士纪念园—禹之谟故居—衡宝战役石龙山战斗指挥所及战地医院—陈海清墓—衡宝战役盐井烈士墓;北线:蔡和森纪念馆—中共大村地下党支部陈列室—湖南省委旧址—中共山斗冲地下党支部陈列室—曾华湘烈士墓。

(2022年3月15日,游客在双峰县锁石镇万亩油菜花基地游玩。)

双峰依托多种线路串联起各大景区,在景区搭建文化展示平台,以文化剧团演出、书画创作、革命故事演绎等为主要呈现形式,丰富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同时,融入非遗、农耕等文化元素,建设具有观光休闲、非遗文化体验、户外拓展、游憩研学等特色功能的乡村文化旅游精品景区。

“诗与远方”牵手,文化旅游令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光彩,个个双峰人积极参与。在梓门桥镇长来村,村民连续9年自编自导自演农民春晚;在街埠头村,“中国红”文艺队利用高标准建设的村级文化广场开展多种文体活动……每个乡镇(街道)分别组建一支新时代乡村业余文艺宣传队,每年开展巡演100余场次,形成了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文化旅游服务队伍。

做活创新文章,让文旅产业“火”起来

随着旅游发展,昔日偏远山区成为游人如织的景区,村民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手中钞票多了,生活更甜了。

每年春季,位于双峰北部的锁石镇,便会迎来万亩油菜花金浪翻滚、蜂蝶飞舞、网红打卡……湖南油菜花节分会场在这里举办,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

县域境内,锁石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杏子乡村文化旅游节、甘棠芍药花旅游文化节、乡村音乐节……一年一度、一个个乡村创新节会“竞相开放”,让群众逐步走上生态旅游致富路。

文化旅游相伴相生,诗和远方交相辉映,双峰乡村散发出无穷的活力与魅力,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客,更吸引着全国各地致力于乡村文旅事业的社会力量。

(5月18日,双峰县杏子铺镇双源村,游客在涟水河上体验竹筏漂流。)

“杏子铺镇文化底蕴深厚,知名书画家就有20多人,村民也爱赏玩书画作品,我这里每个月要接待游客500人次左右。”著名书画家秦汉常年在杏子铺镇双源村的“半山堂”工作室内创作,2020年,他免费开放工作室供游客观赏。

近年来,双峰县文旅广体局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多措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吸引社会资金1.5亿元,建成民营文化场馆19个,文化团体445个,年接待服务群众达40万人次以上。

在县城,老故事玩家民俗文化陈列馆挂牌县文化馆民俗分馆,每年免费接待参观和培训人员达4万人次;杏子铺镇涟水村的著名画家曹明求将个人住宅建成“未明书屋”,自愿捐赠给政府,挂牌为县图书馆分馆;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彬彬回家乡双峰创立乡庐美术馆,打造一个学、研、教一体化的文化平台,挂牌为县文化馆创作基地。

面对众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旅游建设,双峰搭建平台,聘请志愿者或者民企对民间艺术馆、展览馆、图书馆、文化书屋等现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等进行规范管理,现已组建356支文旅志愿者团队。

理念融合、产业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随着文旅融合不断从理念走向实践,双峰告别“偏远落后”旧貌,以“可赏、可玩、可口”的“文旅融合示范区”形象迈进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八方游客心之向往的“诗和远方”。

原载《湖南日报》(2022年12月21日11版)

责编:邹娜妮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