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双峰评论员 谭可
回顾中华文明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个人与国家命运的统一几乎成为世代中国人的共识。汉代的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北宋的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这种共识渗透在每一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理念当中,它来自于个人对客观历史的认知,也体现出了个人对国家共同体中维护其他同胞利益的责任感,更成为了中华文化中象征着自强、自尊和自爱的集体文化基因,它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认同的要素,并且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价值追求的家国体系。
在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每当中华民族面临危机存亡之际,爱国主义总有其特定的历史含义。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不断觉醒、不断融合的新中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华文明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仅是对自我成就的一种希冀,它同时更是对天下同胞的一种奉献和情感寄托。爱国主义之所以崇高,也正是在于爱国主义中所体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在今天,中国从不缺少脊梁,他们既是程开甲、袁隆平、屠呦呦等爱国主义者,他们也是吕保民、王有德、格桑德吉、李春燕等爱国主义者……还有成千上万这样的脊梁,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岗位,承担不同的社会职责,但是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文化自强的精神而非强权的精神。这种精神催人奋进,但从不狂热躁动;这种精神感人肺腑,但从不飞扬跋扈;这种精神发人深省,却也历久弥新。
一审:李娟
二审:欧阳亚辉
三审:刘郁鑫
责编:李娟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bm@ldsf.com.cn
第1视点|习近平: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
习近平内蒙古行丨智慧灌溉 “水到渠成”——走进河套灌区
时政新闻眼丨在这场座谈会上,习近平部署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所有人 一起为每一位考生送上祝福!
加油,少年!47万余名湖南考生迎战高考
2023高考今日开考,1291万考生奔赴考场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闻多一点 | 什么是荒漠化
习近平内蒙古行丨走进巴彦淖尔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