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振与双峰散曲
2020-12-16 11:30:40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戴戈 | 作者:佘国武          浏览量:36067

冯子振的名字,早在二十年前便听说过。那时一些热爱文史的老先生们对我说:“元朝文学家冯子振是我们双峰人,写过一百首梅花诗。”我说:“网上说他是株洲攸县人?”“肯定是双峰人嘛,他的坟墓在梓门桥铃山。”我还是缺乏自信,因为《元史》记载冯子振是攸县人。因此当我向外人介绍双峰人物,讲到曾国藩时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眉飞色舞;讲到冯子振时则底气不足,声音渐低,言语渐稀。

但自从2018年之后,事情发生了逆转。2018年双峰县诗联协会举办“富厚空调杯”全国诗词曲大赛,启事发出去之后,作为会长的我,感到有点紧张,因为曲(散曲),双峰人会写的寥寥无几,我也写不好。为了消除紧张,我便看书学习,想和双峰的同仁们学会创作散曲。

我专程到长沙,向湖南省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潇湘散曲社社长周成村先生请教,应该使用哪种曲谱?应该使用哪种韵书?应该如何创作散曲?周会长给我释疑之后,着重谈了冯子振:“冯子振,是湖南元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人。他的代表作有四十二首散曲《鹦鹉曲》、一百首七绝《梅花诗》、大赋《居庸赋》《十八公赋》等。目前研究冯子振的著作主要有王毅的《冯子振研究》、陈安国的《冯子振集注》等。至于冯子振到底是哪里人,有争议,宋濂说是攸县人,王毅说是湘乡(双峰)人。不论是哪里人,但冯子振的归葬之地在双峰,这个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希望你们双峰诗联协会,在创作诗词楹联的同时,也不忘散曲创作,将冯子振的文艺发扬下去。”周会长是散曲专家,很关注湖南散曲大家冯子振。告别时,他将《冯子振研究》、《冯子振集注》赠给我,接到这两本书时,感到不仅仅是两本书,而似一副沉重的担子。一定要努力啊!莫辜负领导、专家的期望。

回来后,查了资料,元朝只有九十多年时间,期间湖南真的只有冯子振最有名,登时对他肃然起敬。又将冯子振的《居庸赋》抄了一遍,五千多字,抄了一个星期。这篇赋很长,话语繁杂,缺少明显的线索,更不象韩愈的文章幽默风趣,真的很难读。但其中有两个东西使我佩服,一是全文有六十八个字我不认识,可见冯子振的识字量之大,我想《说文解字》他应该非常熟悉。二是全文押韵,这个也不简单,继承了司马相如的传统。《元史》的作者宋濂在《居庸赋》后写了个跋言:“冯公博学英词名于世,当其酒酣气豪,横厉奋发,一挥万余言,少亦不下数千,真一世之雄哉!”中学时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我们非常佩服宋濂的文笔,没想到宋濂佩服的人竟然是双峰的冯子振。其实冯子振的妙笔不在赋,而在散曲创作,他的《鹦鹉曲》重叠四十二韵,谈古论今,收放自如,谓为神品。乡彦冯子振翰墨生辉,名垂千古,双峰人不写散曲,真的有愧前贤。

于是我向县文联主席彭卫国、双峰诗联协会原会长陈钢粮等汇报了我的思想,想加强双峰散曲教育,提高双峰散曲创作水平,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赞同。同仁陈钢粮、彭卫国和我各买了些工具书,并交换阅读。书有:《宋元戏曲史》《词曲概论》《诗词曲格律讲话》《元人小令格律》《康熙曲谱》《北曲新谱》《中原音韵》《洪武正韵》《元曲三百首》等。

我将这些书看了之后,便试着填曲,并利用不同的曲谱和曲韵来填,以了解创作的难易程度。并写了一些教案,拟给双峰诗联协会的同志们上课。

2018年5月5日在双峰县文艺大讲堂进行散曲第一讲,内容为“如何写小令天净沙”。第二讲设在冯子振故乡铃山中学,内容为“如何写鹦鹉曲”。后来四次请省里的专家到双峰讲授散曲。除了授课辅导外,我们还建立了双峰散曲交流群,有七十多人入群,群内每月举行月课活动。双峰写过散曲的人有五十多个,经常写的有二十多个;有二十多人的散曲登在《中华散曲》《湖南诗词》等刊物上;有的散曲在市级以上的竞赛中获奖。

鉴于双峰散曲取得的成绩,潇湘散曲社于2020年8月21日给双峰挂了一块新牌:潇湘散曲社双峰分社。这是双峰文化事业的一件喜事,是双峰散曲建设的里程碑。双峰县诗联协会常务理事胡三先生任社长。

如今外人问及双峰名人,我会像介绍曾国藩一样介绍冯子振,这情形是喜悦地、自信地、骄傲地,因为冯子振的思想和文学在铃山扎下了根,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芳香弥漫在双峰大地。

责编:戴戈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