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吃的并不是“慈姑” ——读汪曾祺文章的一点收获
2023-12-07 08:48:55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bm@ldsf.com.cn | 编辑:李娟 | 作者:刘自林          浏览量:56914

秋冬时节,菜市场、超市里陆陆续续摆上了“慈姑”这东西。在市场上,摊主一般都是削了皮卖。削皮的刀子是特制的,嗖嗖嗖一个,雪白雪白,在小篮子里盛着,我们会问:“慈姑子,好多钱一斤?”而在超市,标的是“马蹄”,表皮黑黑的,上面沾着些泥土。

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把“慈姑”作为待客的一样美味,过年才有得吃。一口咬下去,脆脆的,甜甜的,满口汁水。

其实,我们错了,这“慈姑”,真不是慈姑,超市标的是对的,是马蹄。这二者,有相似之处,都是生长于浅湖、池沼、水田中的水生植物,味极鲜美,位居水八仙(鲜)之列,但也有很大的区别。荸荠,因其形如马蹄,所以也叫马蹄,还被叫做水栗、地栗、乌芋。外形扁圆,紫(棕)黑色,顶芽短;口感清脆多汁,味甜可口,可直接当水果生吃,亦可煮汤、做馅料,营养十分丰富,被誉为“地下雪梨”“江南人参”。慈姑,球形,呈黄白色,顶芽很长;富含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是一种纯粹的蔬菜,不能生吃,需煮熟食用,口感类似芋头,稍有苦味。

荸荠常见,而慈姑不常见。著名散文家汪曾祺在《咸菜慈姑汤》里写道,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慈姑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慈姑,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可见,在北京,慈姑是难以看到的稀罕之物,而在南方,则更是难得一见,不瞒你说,我五十多岁的人了,还从未看见过。难道是慈姑绝迹了?产出不高,农民弃种了?应该不可能吧。

总算弄清了此“慈姑”非彼慈姑,是我近一两个月来,读汪曾祺先生文章的收获之一。汪先生是南方人,江苏高邮的,语言和我们有很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当然,收获还有很多,绝不止于此。这里暂且将新认得的、我们湘中方言也有此说法的几个字,列举于下,和大家一起分享。

1、汆。音cuan,一声。常说“cuan水豆腐”、“cuan丸子”,却不识这个字,甚至怀疑这是双峰方言,根本就没有这个字。汆,常用义是一种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随即取出,以防食物养分因高温烹调而流失,或食物本身变老变黄,引申为把东西丢到水里或人钻入水中。如沙汀《淘金记》:“所以才几天就搁下来了,眼睁睁汆了它妈一大堆钱进去。”

2、蕻。音hong,四声。春天里,阳光明媚,我们去踏青的时候,常常伸手摘了一把刺hong子来吃,嫩嫩的,带着甜味。不知道这字怎么写,只好写成“刺凤子”。现在才明白,就是这个“蕻”字。《集韵》:蕻,茂也,茂盛。(方)有些蔬菜中心抽出的长茎,菜蕻,嫩蕻。《广韵》:蕻,草菜心长。宋梅尧臣诗:“宣城北寺来上人,独有一丛盘嫩蕻。”

3、錾。音zan,四声。义:(1)小凿,凿金石用的工具:錾子。(2)在金石上雕刻:錾字,錾花。宋李诫《营造法式》:“用錾揭剥高处。”以后,如果要写石匠师傅刻字,就知道用这个“錾”字了。

4、绗。音hang,二声。就是用针线粗缝,把棉絮固定在里子上,使不致滑动。小时常听母亲说绗被。那时的棉被,中间是棉胎,上面是印心,下面是被里,得把这三部分缝合起来,这就是绗被。绗的被子,服贴,暖和,不像现今的套被,套子是套子,被芯是被芯,一搭归一搭,有时被芯会在被套里面缩成一团。不过,现在已经再没有人绗被子了,时代在前进。

都说双峰方言土、难懂,我觉得,难是难在发音上,听不懂。很多我们自以为很土的口头语,其实并不土,汉语中是有这个字、词的,只不过我们读书少,不认识,不知道,没有发现罢了。

还是多读书吧,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仔仔细细地读,自然就会有所得,有所悟。

一审:李娟

二审:欧阳亚辉

三审:刘郁鑫

总编:刘颂阳

责编:李娟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bm@ldsf.com.cn

热点专题
时政要闻
精彩推荐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