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行远向新“峰”
——“十四五”双峰县经济社会发展巡礼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玉玺 通讯员 葛劭波 胡后继
春华秋实,“十四五”期间,双峰勤耕不辍,终获穰穰满家。
从“中国农机之乡”的智造升级,到铸造产业集群的绿色蝶变;从“稻稻油”轮作描绘的田园丰收金毯,到“家国天下,富厚双峰”文旅品牌的声名远扬……站在时间的崭新坐标上回望,一个筋骨更强、血脉更活、底色更绿的新双峰,正以奔跑的姿态,将发展的愿景变为现实的风景。
(双峰城区远眺。李建新 摄)
五年来,双峰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扎实打好“发展六仗”,深入实施“八大行动”,全力开展“七大攻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综合实力稳步跃升,高质量发展根基牢固
在双峰高新区农友集团崭新的智能车间里,激光切割机在钢板上勾勒出精准的弧光,机械臂如灵巧的舞者进行无缝焊接;在三塘铺装备制造产业园的铸造车间里,转型后的产业集群,褪去传统作坊的浓烟与尘嚣,逐步迈向绿色化、智能化……构建“2+X”特色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铸就骨架。
(金秋时节,荷叶镇清泉村迎来丰收。李建新 摄)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十四五”期间,双峰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跃上332.23亿元新台阶,人均GDP达到49617元。工业经济稳中有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支撑作用坚实。
去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56亿元,关键指标增速稳健,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5.2%、5.6%和6%,展现出强劲的内生增长动力和高质量发展成色。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5:30.3:49.2,服务业占比近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更具韧性。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突破160亿元大关,内需潜力得到有效释放。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双峰县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时值深秋,双峰广袤的田野上,晚稻刚完成最后的收割,农民们正抢抓农时种植油菜。这片土地上的“稻稻油”轮作,严谨续写着丰收与丰收的无缝衔接。
农业“底盘”持续稳固,乡村振兴根基扎实。双峰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17万亩以上,粮食总产保持在51.7万吨的高位,牢牢守住了“米袋子”,成功获评“全国产粮大县”。“菜篮子”“油瓶子”保障有力,“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湖南省油料(菜籽油)生产大县”和“优质粮油工程升级版示范县”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工业支撑显著增强,集群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成效卓著,农机产业获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去年产值实现20.62%的高速增长,企业自营出口额增长63.6%。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坚定,推动铸造产业技术革新和绿色改造,成功创建“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县”,三塘铺装备制造产业园初具规模,成为产业集聚的新高地。高新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成为全省首批获批调区扩区的园区,并成功获批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发展能级和平台承载力更强。
服务业提质增效明显,新业态新场景活力迸发。成功承办娄底市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以会兴业、以会促建,极大提升了双峰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深入挖掘本土文旅资源,精心打造了“紫峰云端”等一批网红打卡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持续举办油菜花节、芍药花节等特色节会活动,“花经济”带动乡村旅游热。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支撑能力全面提升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双峰县聚焦短板弱项,持续加大投入,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交通网络更加畅通便捷。醴娄高速双峰段建成通车,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县城南北环线贯通,有效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拓展城市发展框架;印塘西高速出口提质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提升门户形象。
一条条高速公路加速县域“融城”,一条条农村公路如毛细血管般通达乡野……双峰推动“交通+”效应持续释放。今年,双峰城乡客运一体化启动,依托“客运+物流+电商”融合模式,农民清晨采摘的辣椒,更加便捷运抵县城。
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宁电入湘”双峰段等工程的推进,优化电力资源配置;130余公里乡镇燃气管网、S227青树坪至太寺公路改建等重点工程相继完工。
民生基础设施大步跨越。“邵东-双峰输气管道”全线贯通;消防二站等配套设施竣工;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加快推进,让更多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县污水处理厂、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实现乡镇全覆盖。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县城实现5G网络全覆盖。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双峰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2:1,共享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成果丰硕,双峰一中、二中、三中“徐特立”项目相继投入使用,5次参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成绩均居全省前列,“双峰阅读经验”在全国得到推介,获评“全省教育强县”。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先进,成功荣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
卫生健康体系不断完善。双峰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第二人民医院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县人民医院获三级综合医院批复。青树坪、甘棠医疗次中心陆续运营,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居民健康保障更加有力。
“现在看病省心多了!”双峰居民王叔叔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十四五”期间,双峰县大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双峰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等整体搬迁后,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共建医联体,让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安心看病。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绿色发展底色鲜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峰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守护好蓝天白云,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1.8%,“双峰蓝”成为常态。呵护好碧水清流,地表水考核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常年保持100%。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画卷在双峰大地徐徐展开,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回望“十四五”,双峰县交出了一份硕果累累、亮点纷呈的精彩答卷。展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双峰县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双峰新篇章。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11月5日13版)
责编:杜斯律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