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永明的稻谷籽粒饱满,无虫害、无秕谷,吃了放心。”日前,收购商赵老板指着刚装上车的10吨中稻,开心地说:“我与罗永明合作好几年了,每年经销的100多吨稻谷加工成大米,客户都满意,市场反响也不错,给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除了与娄底市区的赵老板合作外,与本县的灯塔米业、卓越粮油等公司,都有业务往来,分别签订了稻谷收购协议,价格按国家统一标准结算,稻谷的销售不成问题,加上国家的粮食补贴水涨船高,让我尝到了种田的甜头和分享了政策的红利。”双峰县种粮大户罗永明说,“每年的种田收入,包括国家的各项补贴,至少100多万元。”
罗永明是娄底市双峰县永丰街道泥湾村人,个子高高的,现年50岁,透着一股精明强干。在他的住所前坪里,摆满了收割机、拖拉机、旋耕机等农机农具。
“农机农具共28台,花了100多万元,现在种田靠的是机械化,翻耕插秧,收割烘干、运输都离不开这些机械。”罗永明指着这些赚钱的“宝贝”说:“机耕机播机插机收,帮了我的大忙,节约了不少的人工成本和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今年种了3000多亩水稻,只要加强管理安排人手就行了,自己落得个轻松自在。”
说起种田,罗永明很是自豪:“别的本事没有,种田是我的专业,这一生与种田有缘。2018年办起了毛塘农民种养合作社和农机服务合作社,别人荒废田土外出打工,我却老老实实在家种田,所以这10多年来,围着田里转,也‘转’出些名堂,还‘转’出了全县的种粮大户的称号,市里、县里的领导也经常亲临合作社,鼓励我好好干;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技术员,也隔三差五地上门技术指导;特别是科技特派员、县种子管理中心主任刘雪和,与他的‘兄弟们’,更是大力支持我的产业发展,全县水稻跟踪评价基地,水稻品种生态适应性鉴定对比,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等项目,都落户我的基地,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有了科技支撑,有了农业农村局的关照,种田的路越走越宽,规模越来越大。”
从2006年开始种田,从当初50多亩起步到如今的3000多亩面积,横跨12个村20多座垅30多座排,成为名副其实的“集团军”,撑起了永丰街道粮食生产的“半壁江山”,为国家粮食生产和振兴乡村作出了贡献。
“种田不是一帆风顺的,风险大、投入多,回报慢、效益低,是导致农村大部分人不愿种田的主要原因。”双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谢联宇说:“罗永明对种田情有独钟,别人不愿种的田,他照单全收,租金分文不少,因而农户的田都愿意租给他种。2016年和2019年的旱灾和寒露风,造成他的水稻严重减产,损失惨重,但他没有灰心丧气,也没有抱怨政府,相反,种田越干越欢了。”
今年32岁的罗志钢打开了话匣子:“给罗永明合作社当机手6年了,他没有亏待我,我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2019年住上了4弄2层的新洋房。”
今年56岁的刘伟煌接上话头:“罗永明是个好人,见我家庭困难,又没有什么特长,就安排我到合作社做事,从事插秧、施肥等,每月2800元工资,一年也有3万多元收入。”
“6名机手和工人,都是一起长大的乡邻乡亲,能帮就帮一点,共同致富就是要相互帮助。”罗永明说:“今后的奋斗目标是继续种田,力争3年内,把合作社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责编:戴戈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
曾超群赴双峰县检查消防安全和防溺水工作
毛泽东和蔡和森互勉同心建党——兼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自觉选择性
2025年省文联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基层文联骨干专题培训班在双峰举行
双峰江口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举行签约仪式
双峰县开展2025年下半年征兵体检工作
王文红检查消防安全和防溺水工作
王文红主持召开2025年双峰县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
双峰县“优质主播计划”赋能文旅融合“上尧荷花香·乡村产业兴”活动(第三季)短视频大赛盛大启幕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