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籍书画名家精品线上展【第二十期】——黄华良书法作品展
2022-12-27 20:06:42          来源:双峰文旅广体 | 编辑:戴戈 |          浏览量:36335






第二十期

 黄 华 良 书 法 作 品 展 




1

人物简介 /   




       黄华良        


黄华良,男,别署荷叶书生、恒石斋主。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人。高级讲师。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书法主攻魏碑,兼及隶书、行草,碑帖兼修。书法作品入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丝绸之路”全国书法作品展,“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国书法作品展,首届“刘禹锡杯”全国书法作品展,湖南省书法晋京展等。






2

作品展示 /   























3

名家评介 /   





  品读华良  


文/李建人


明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茶淫墨囚之人大抵亦属此类罢。


认识华良兄缘起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我,胡兵,义凡,还有他们父子一起去绍兴观摩第五届兰亭展,第一次去绍兴,沿着鲁迅先生笔下的咸亨酒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乌篷船在窄窄的河道划过,走过陆放翁的沈园,寻找一间小酒馆,点上一壶花雕酒及兰花豆,细细的品尝醇厚的人文滋味,推杯换盏中彼此熟悉起来,话题自然围绕着大家喜欢的书法畅谈了一场。


从绍兴归来,华良兄好似上足了弦的发条,热情满满投入创作之中,一件件大篇幅魏楷成了妥妥的破门之砖,接连好几次敲开了国展之门,并如愿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近日,华良兄微信发给我一些近作,嘱我点评一下。作品大体分三类,行书,隶书,还有最拿手的魏楷。取材广泛,形式丰富,可见华良兄颇费了一番功夫。对其作品,我仔细品读再三,不惴浅薄,略陈陋见。


今人写碑大体可为三类:写摩崖如石门铭多为高屏大幛,点画开张,求其气象浑穆;写碑版如张猛龙等,则笔法精严,可惜残损太甚,意象迷离,造像类字法荒率,少有人问津;而近年不断出土的墓志以其风格多样且点画清晰,学之者风行,各类展览累累可见,略取其一,自可用之,只是展览风气易于流布,笔法大都如孪生兄弟,观念雷同故也。


华良兄之碑书来自北魏元氏墓志一路,如元略元玮等,胎息多家,广引博取,结字宽博,用笔方起尖收,转折提锋有墓志刀刻之态,神态内守,泰然自若,与时下流行崇尚夸张变形的方式不雷同。一般来说,平正的结构易于松散,如果稍变其形则疏密跌宕,或者拉伸点画的收放关系,视觉冲击力会大大增强,这也是大多数人所走的一路,而华良兄似乎不走寻常路,不动声色的利用单字的墨色变化层层递进,粗细字对比搭配,充分利用魏碑的方峻与宏阔,质朴与含蓄的特点进行有机组合,加上大篇幅满构图如集团军似的排布,竟也显示出了丰富的变化来,平和简静,拙中生巧。字如其人,我想这大概就是其个人的风格取向吧。


有了墓志笔法的领悟,用之于行书仍有关钮须打通,一般而言,由碑入帖是有道难关的,从清中叶以来镕碑铸帖成就了数代书家的梦想,故何子贞赵伪叔等仍然是后人取法的对象。二王丰富的笔法总是引人入胜的,单纯学点集王圣教序的结字是远远不够的,一旦深入其中,发现简单的刀刻形貌简直无从靠近,如果没有篆籀笔法的领悟,放任自流,辄易入俗套而不能自拔。细品他的行书直接跳开了对二王外形的模拟,如果说写魏楷是其庄重一面的话,化为行书则是庄重之余的行板,自在中不失精微,如果能敷以温润则近乎王觉斯了,庄与野,正与流,都需经过一番大胆的抉择与打磨,想必华良兄对此自有解决的办法。


华良兄的隶书作品,一如他的个性,平和而宽博,拙朴而端庄。汉碑的秩序性与庙堂气大大阻隔了人们的随性书写习惯,无论是摩崖大字,还是小小的画像题记,汉之诸名碑字里行间充盈的都是雄强与傲骄,其气格之饱满,笔力之雄劲,令气弱者不敢入,骨弱者更是难以傍身,可见华良兄是眼高胆壮的。其隶书如果多加锤炼线质,细加揣摩汉碑如好大王拙中寓巧似正反奇的结字之妙,体会简牍变化之意,则可大进一步而入自然之境。


自署荷叶书生的华良兄,保持着书生本色,好读诗书,勤研翰墨,又与曾文正公的乡间侯府富厚堂毗邻,乡贤达士众多,文墨之风浓郁深厚,耳濡目染,其人有儒雅谦和,其书则有书卷气。而今,华良兄已到耳顺之年,生命进入金秋光华之季,逍遥笔墨之中,体悟自然之法,深耕博采,不间临池,肯定会趟出一条宽阔的大路来。


(本文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书协隶书委员会副主任。)


责编:戴戈

来源:双峰文旅广体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