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铺镇:村美民富产业兴 乡村振兴谱华章
2023-07-26 15:40:40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bm@ldsf.com.cn | 编辑:李娟 |          浏览量:11172

新双峰客户端7月26日讯(通讯员 周伟华 朱道辉)悠悠夏日,走进杏子铺镇双源村,鲜艳的花卉、满山的黄桃树让这个小村庄别具特色,村道平坦、路灯明亮、院落整洁,休闲凉亭坐落其中,村民们的幸福感满满。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双源村获得“全省首批重点旅游乡村”和国家3A级景区等荣誉。让我们走进这个静谧祥和的乡村,来探寻家乡的变化吧。

从“栖身之所”到“宜居之选”的乡村蝶变

“哐当哐当……”来到双源村村口,便被跳广场舞的村民们吸引,她们踏着音乐的节拍,舞步动作整齐划一,甚是欢快。

身体好了、心情美了、朋友多了……活跃在黄桃树下的村民们充满活力的模样,已是双源村生活质量提升的最好答案。

宜居乡村的蝶变得益于该村的人居环境精细化治理。近年来,涟钢集团乡村振兴工作队入驻该村,吴剑锋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他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从“洁”字入手,做“美”字文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入户走访、微信推送、悬挂横幅等方式,树立村民主人翁意识,让村民从“站着看”到“自己做”,把美丽“植进千家万户”,让乡村“颜值”俏了起来。

“近年来,我们筹集资金完成了休闲凉亭、墙面喷绘、乡村造景、旅游公路修建等景观改造,同时在道路沿线栽种了观赏树木、花卉,进一步美化乡村环境。”吴剑锋介绍。

如今,双源村实现了“一处美”向“一片美”的提升,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让村民更有幸福感。

从“生态发展”到“产业兴旺”的经济转变

小暑刚过,正是黄桃成熟上市的季节,在双源村山斗冲的坡地上,放眼望去,果实饱满的黄桃沉甸甸地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郁郁葱葱的果园里,70多岁的成元朝夫妇正在采摘成熟的黄桃,看到游客前来,成元朝乐呵呵地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我家种植了6亩黄桃树,现在中熟黄桃已成熟,今年晴多雨少,糖分高,特别甜,口感很不错,今年大概能产15000斤。”成元朝说。

其实,成元朝曾是上岸渔民,由于山多地少,粮食产量低,他们的村属于省级贫困村。近几年在帮扶队的帮助下,村里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种植黄桃、杨梅和油茶林,养殖水果鸡、乌骨鸡和芦花鸡,开办客栈和旅游公司,经济飞速发展,农产品销售额逐年递增,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目前,双源村种植100多亩黄桃树,年产量达25万斤,并通过优化黄桃产业,提升黄桃品质,扩大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叫响了‘山斗冲黄桃’的品牌。”吴剑锋说,如今,黄桃价格也提升到10至15元/斤,优质果可以卖到20元/斤。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双源村通过实践,已逐步形成以黄桃为主,笋干、梅干菜为辅的长短结合产业格局,其发展村民种植生产的火焙鱼、辣椒酱,均通过亲友或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不愁销路。

从“看花赏景”到“农旅融合”的旅游蜕变

等风、听雨、吃果、观雾,看炊烟袅袅。在双源村高桥冲山坡上,废弃了多年的农家院子“溪口客栈”,如今已被改造成留住乡愁、古色古香的民宿,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每逢节假日更是火爆。

据了解,溪口客栈曾是村民成雨春的旧居,因山上居住不便,这里便撂荒了。现在成雨春把废旧的房屋充分利用起来,打造成了独具特色的古韵民居,成功集聚起村民、餐饮、民宿从业者等多种资源,激活了现代化农业、服务业、电商、旅游等业态,村民靠着这些项目,挣工资、卖特产……在家门口挣上了城里人的钱。

近年来,杏子铺镇双源村依托自身区位、传统产业等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林果种植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形成了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果蔬采摘、民俗体验、研学实践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形成了“农旅相融、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全链条助农开辟增收新途径,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步伐,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美丽宜居的环境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兴旺发达的产业让村民鼓起了“钱袋子”。吴剑锋表示,下一步,双源村将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务实为民,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总抓手,推动人才振兴、文化振兴,致力于把双源村打造成村民富、乡村美、产业兴的和美乡村。

一审:李娟

二审:欧阳亚辉

三审:刘郁鑫

总编:刘颂阳

责编:李娟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bm@ldsf.com.cn

热点专题
时政要闻
精彩推荐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