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青莲 常拥清泉 常守清静——锁石一日游心灵感悟
2023-08-01 15:45:39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bm@ldsf.com.cn | 编辑:李娟 | 作者:郭卫豪          浏览量:72842

那天,天空明媚,微风轻拂。我与县作协文友们相互簇拥,奔向锁石,于赏荷、观水、逛寺之中,收获了一场心灵洗礼之旅。

赏上尧翠荷:心中常怀青莲

远方,山脉蜿蜒绵亘,山峦层层叠叠,山色浓淡渐变,一直延向天际,与天色合二为一。眼界渐渐收拢,那青山之下,奔涌而来一片碧绿的海洋。绿波浩浩荡荡,时时冒出点点红花,于千顷碧海中增添了无限的趣味,这就是我见到的上尧翠荷的宏图。上尧翠荷跨芙蓉、金紫峰、上溢塘三村,生长千亩,中间有宽阔阡陌纵横,深入花海。当你站在阡陌之间,一定会有身处浩瀚大海随波荡漾的感觉。沿着阡陌向前而行,张开手臂牵着那一缕缕清风,仰着鼻孔呼吸着一阵阵清香,放眼四方观看着满目青翠,心身产生的愉悦,一下子就解除了七月之酷暑。我凭栏而立,目光注视一株荷花,那偌大的荷叶随风起舞,挺立的荷花左右微摆,好像一妙龄少女,穿着绿色的裙子,在羞羞答答地迎接着佳人。环视四周,片片翠荷之上,那朵朵荷花,或含苞未放,或半收半放,或心花怒放,或白色,或粉红色,或红白相镶,颜色不一,姿态各异。然而更引人目光的是那花中青莲,莲面凹凸不平,籽粒颗颗饱满,让我一下子就垂涎三尺。于是,我从八角亭旁老人那里,买了一袋。刚入口感觉微苦,但稍顷就感觉沁人心脾,清香久远。忽然想起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翠荷虽根植淤泥,然而荷花不妖,莲子不浊,自有其清。原来莲者,廉也,那青莲就是“清廉”呀。周敦颐爱莲,不是因莲有君子之德,清莲之喻吗?上尧翠荷的千亩青莲,不就告诉我们,心中须常怀“清廉”吗?

观冷山水库:心中常拥清泉

一番曲折宛转,爬坡过坎,穿过几重树林,于山腰停下。移动数步,转身即见高处一大坝,坝有四个丈余大字,“冷山水库”。早闻其为双峰之九寨沟,不禁三步并作两步,急急登上大坝。回首远望,视野空旷,于天边处,山色粉黛,连绵起伏,顿有心旷神怡之感。返首观库中之水,水边清澈见底,水面泛着幽蓝,微波粼粼,似乎正在放映着青山绿树动画片。文友言:“冷山水库向前纵深八里许,一冲溪水,全部栅住,形成一条绿色宝石带。库边山林有幽径,幽径旁时有溪涧,泉水叮当,清风习习。三五好友聚此山林之中,或谈天说地,或弹琴吹唱,必有兰亭群贤畅叙幽情之雅境,别有一番意味在心头”。而我,却对那一湖库水情有独钟。它是两面青山共同的心脏,滋润着大山的肌肤;也是锁石的饮用水源,滋润着山下数万居民的心房。它清澈见底的本性,正如王阳明心学谈到的本体透明,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这一汪库水的清澈是否可喻为人的本性。那四面八方来的溪涧之水,不就是在时时洗涤这青山的心房吗?人的心灵,当保持其清澈透明。要有一股股清泉,不断地洗涤心灵,免使心灵惹上尘埃,蒙蔽了本体的透明。

栖息宝觉寺:心中常守清静

穿过几座竹林的清香,越过几座山中的村庄,我们来到了宝觉寺旁。宝觉寺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嘉靖丙辰年,为得道高僧太虚蒲禅师依山而建,占地100多亩。历经六百多年沧桑,先后在乾隆、嘉庆朝重建,近年各界捐财施物原址再建新殿。殿宇金碧辉煌,红墙绿瓦,雕梁画栋。殿内佛陀宏伟,金塑全身,光芒耀眼,让人不敢仰望。善男信心屈膝跪拜,默许心愿。殿外三棵核桃树高大繁茂,满树青桃。几只燕子,结起窠巢。清脆鸟音,时鸣山中。文友们纷纷说,寺庙乃清净之所,鸟儿才纷至沓来,建巢长栖此处。清静可引得鸟儿来结巢,亦可引来各路文艺大师来此创作,那偏殿的墙壁上赫然挂上了“双峰书画创作基地”的牌匾。此时的我,忽然想起开健非遗剪纸委员工作室的创作。那一墙墙精致的剪纸呀,难道不是心处清静之中的结晶吗?心中如果没有那一片清静,岂能坚持几十年专注于剪纸而名满湘中呢?可知,清静亦是创作之源。我等虽身居闹市,然而不可有一日之浮躁,心中须常有一片清静,甘愿“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才能“东风吹来满眼春!”

回家途中,那上尧翠荷的青莲、那冷山水库一汪清澈的库水、那宝觉寺中的清静,又一幕幕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似乎要让我,将它们紧紧地揽入怀中,根植心中……    

一审:李娟

二审:欧阳亚辉

三审:刘郁鑫

总编:刘颂阳

责编:李娟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bm@ldsf.com.cn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