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双峰评论 | 书写“绿色中国”高质量发展“答卷”
2023-08-25 09:06:36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bm@ldsf.com.cn | 编辑:贺磊 |          浏览量:28140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摆在新时代党员干部面前的两项重大任务。不管是从高质量来说,还是从美好生活而言,都离不开“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切实守护美好生活的家园,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生态经济,才能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下去。

以“绿色”为指引,让“护绿”成为常态。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塞罕坝”的启示告诫我们,若不珍惜和保护,昔日木兰围场就会变为荒弃的高岭,而复原林海,需要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全身心投入。我们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根治问题。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减少每一次浪费、每一次破坏,以“点滴”的“珍惜”唤醒每一寸土地。

以“绿色”为准绳,让“增绿”成为追求。绿色庄稼维护粮食安全,绿色植被已成生态屏障。对于各级党委和政府而言,要让荒山和沙漠边缘的绿色守护住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通过撂荒地的整治和农业的发展,让粮食的库存更充裕。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方面多措并举,毛乌素大沙漠的消失,广元剑阁翠云廊的延续等,都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效果。     

以“绿色”为目标,让“点绿”成为目标。现如今,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越来越珍贵。事实证明,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从过去追求“生存的空间”到现在追求“生活的品质”,再到追求“生命的价值”,无论在哪个阶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唯有保障“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环境,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初具规模,到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再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实现良性互动,促进生活品质的提升,绿色发展这条路,将持续不断向前走。

实现绿色发展,途中肯定是有难点、堵点和卡点的。相信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在一次一次的努力中、在一点一点地前进中,全体党员干部守护绿色、发展绿色,必定能够书写一份“绿色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答卷”。(作者 邓睿智

一审:贺磊

二审:欧阳亚辉

三审:刘郁鑫

总编:刘颂阳

责编:贺磊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bm@ldsf.com.cn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