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作家》电台栏目第十二期 | 阿哲:母亲的量米筒
2023-09-15 15:13:17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戴戈 |          浏览量:13591



第38期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娟子,您正在收听的是由双峰县作家协会和双峰县融媒体中心FM88.8双峰人民广播电台共同创办的公益文化类栏目《双峰作家》。

今天我们分享的文章,来自于双峰县杏子铺镇的阿哲老师,阿哲本名何卫强,是一位行走在乡间的兽医师。阿哲老师性格热情开朗,文字功底深厚,散文、诗歌都很出彩,朋友们常开玩笑,说他是一位被医学事业耽误的文学家。阿哲老师的这篇散文《母亲的量米筒》先后发表在双峰县乡土文学公众号“土著民”和《娄底日报》,文章从一个小小的量米筒入手,通过物品来写人、写母爱,是一篇优秀感人的亲情作品。让我们一起来听——


母亲的量米筒
文丨阿哲

微信群里,李建新老师发了一张老物件的照片,照片中是一个过去农村煮饭时在米桶中舀米用的量米筒。看到那张照片,我的眼泪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曾几何时,我家也有那样的一个量米筒。它只有一个小酒杯口粗,大概两寸半高。米筒是楠竹制的,口子被打磨得十分光滑,外边还划有一道道小沟痕,这样的米筒到米桶里舀米时才不会从手里滑出。这个米筒,母亲总是叫它"半斤米筒",因为舀米沿平筒重量恰好半斤米。因为使用的年份太久,这个米筒的颜色都变了,变得有点焦黄了。


母亲还在荒田湾娘家做女儿时,梳着长长的两条辫子,穿着印着小花的白上衣。在兄妹中她排行老五,享受着被哥哥姐姐宠爱的岁月。在那个时期,外婆养育这么多小孩,倍感困难。


那时我的父亲正年少,在荒田湾那个生产队做铁匠。外婆认为父亲是个值得让她把女儿许配给他的后生,于是坚决要母亲嫁给父亲。母亲结婚的时候,嫁妆中便有这个量米筒。


在自己娘家没能好好吃过一顿白米饭,外婆希望母亲嫁到何家后的日子一定要有"余钱剩米",所以,陪嫁中那个小小的量米筒,装着外婆的担心和祝福。


量米筒母亲一直用着,不过仿佛这个量米筒总是装不满。母亲嫁到何家后,不久分了家。贫困的家境,经常揭不开锅,这个量米筒也经常派不上用场。母亲只好又回娘家荒田湾向外婆诉说:"姆妈,又冒得饭吃的了!"外婆看不得母亲挨饿,在口中省下的粮食悄悄地塞点给母亲应急,用娘家的米去装满陪嫁的量米筒。


我长大后,在我可以学着做饭,却掌握不好全家人吃饭的米量时,我常常向母亲喊:"打几筒米,姆妈?"母亲总是回答说:"每个人一筒,几个人就几筒米,自己数。”所以我也变得聪明起来,以后一旦有客人来时,我知道我舀米煮饭要打几筒。



这个小巧细长的量米筒,不仅仅可以量米煮饭,它还是小时候母亲用来给我治病的"神器"。小时候有时受寒肚子疼,母亲会说:"谁叫你晚上不好好盖被,这是受了寒。"她用从外婆那里学来的技艺,用这量米筒做拔罐器给我拔罐。


母亲点上蜡烛,用一张又大又厚的"大纸"(农村平时钉"印子钱"时的原纸)裁成半块手掌大的小纸块。在她的手掌上吐了一点口水抹在量米筒的沿上,然后把小纸片在蜡烛上点燃,趁着纸在量米筒中没有完全燃灭时,迅速嘣的一声把量米筒口贴到我的肚脐眼上。瞬间,我发现我的肚皮被量米筒吸进去了。


说来也神奇,母亲在我每次肚子疼时用量米筒给我拔罐,只要打上一两次,立马就好。我对这个量米筒,不得不产生了敬畏。


不过,我每次对母亲的拔罐都很害怕,害怕那里面燃烧的大纸会烧痛我的肚皮。然而,母亲好像从没失手过。


有时候,拔罐后,母亲会用一点剩饭放点切碎的韭菜在锅中炒热,然后趁热揉成团放在我的肚脐上,再用一块白布条沿我的腰缠上一圈固定,再叫我睡一觉便好了。


母亲很认真地说:"你的肚子里有虫,平时不要好吃,吃糖会生虫。虫在肚子里乱窜当然肚子痛,我用韭菜放在肚脐上,韭菜香气会引得虫子往肚子下面爬,它们和你一样也馋嘴的。"小时候的我对母亲是深信不疑的,觉得母亲实在是太能干了。


外婆离开人世已经多年,母亲也是满头白发,她们的那个量米筒,在岁月的打磨中也没能保留,没能再留到我的手中,留给我的只是一串淡淡的回忆。







以上就是阿哲老师的散文《母亲的量米筒》。文章读完了,回音仿佛还在空气里萦绕,让人久久回不过神来。当时这篇文章发表在土著民公众号平台,感动了许多人,其中一部分在文章下面留了言。


生如夏花

我外婆当年也有同款米筒,也用米筒钱纸给我拔过罐,只是我的外婆已经过世三年多了。看了你的文章,儿时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顿时热泪盈眶......


龙中鹄

母亲的量米筒,量出了那段渐去渐远、艰难却又让人情意缱绻的岁月。


彭意芬

古老的小物件量米筒盛满了亲情盛满了母爱,读着想着,妈妈的爱也溢满了我全身


小蝈蝈

我们叫这个古董为“升子”。


青苔

这个东西我也认得,农村里很多人都用的,放在米缸里,是镇缸之宝。






一篇好的文章,给读者带来感动,带来回忆,带来一个会心的笑容,又或是一句暖心的安慰。祝愿天下母亲安康,一家人欢欢喜喜地煮下爱的量米筒 量出的这锅幸福的米饭。

本文配图来源网络

作|者|介|绍
阿哲

阿哲,本名何卫强,双峰县杏子铺镇人。一个行走在乡间的兽医师,热爱文学,擅长散文,偶有作品发表公众号。代表作《母亲的量米筒》《走进青树坪老街》等。



END


责编:戴戈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