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作家》电台栏目第十九期 | 龚伟志:我写十月
2023-11-04 15:23:47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戴戈 |          浏览量:18444

名人故里品书香,红色热土写传奇,双峰有故事,山水皆文章。这里是双峰本土文学公众号《湄水文苑》。


海霞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您正在收听的是由双峰县作家协会和双峰县融媒体中心FM88.8双峰人民广播电台共同创办的公益文化类栏目《双峰作家》。

我们《双峰作家》栏目主要是宣传推广双峰县本土作家的优秀文学作品,为“书香双峰”“文化双峰”助力,在这里也欢迎广大听众朋友积极投稿,我们会对优秀的原创首发作品择优选用,来稿请添加我们栏目编辑谢老师的微信:13637380100。

这期节目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一位新朋友的来稿,她叫龚伟志,是双峰县永丰街道人,她说,自己是一个爱笑爱闹的女子,心怀浪漫,心思细腻。这位龚老师我也不曾谋面,但我想,腹有诗书气自华,龚老师一定是在美丽的外表下藏着一个有趣的灵魂。

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读龚伟志老师的这篇文章——


我写十月
文|龚伟志


01

艳阳

“江南十月小阳春,黄菊丹枫竟闹人”。十月有个小阳春,娇艳的朝阳从东边群山的背后跳了出来,与山谷中缓缓升腾的雾霭交融,变幻着五光十色的线条。它不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和,也不像夏天的阳光那样肆意,它总是不疾不徐、不浓不淡地铺洒开来,暖暖的,柔柔的,带来久违的温和与惬意。趁着这艳阳,家家户户开始晒床单、晒冬季外套,门前飘逸着五颜六色,甚是壮观。阳光从稀疏的树叶间倾泻而下,树影斑驳,三五个老人靠在躺椅上,微闭双眼,谈笑风生。一日的光景转瞬即逝,当暮色降临,艳阳接近了地平线,那一抹火红缓缓拉下帷幕。

02

香风

十月的风,柔柔拂面,吹黄了田野,吹红了枫叶。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浓郁的桂花香沁人心脾,令人久久不能忘怀。摇落了满树的金色小花朵,做成桂花蜜封存起来,想留住这香味,留住这金秋的十月。你要是踏上乡间小道,看那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摆,田野里波澜壮阔,诱人的稻谷香飘四溢。几朵、十几朵簇拥在一起的娇小野菊花散发着典雅的幽香,在你鼻间浮动。银杏的树干还是那么笔直、那么挺拔,无数金黄的扇形叶片在认真诠释着秋的热忱。

03

二十二摄氏度

安静地坐在十月的阳光下,一件薄衫,一款秋裙,明媚的阳光把你包围起来,以书掩面,酣然入梦。沐浴在无限温暖的阳光里,心灵也变得充满了阳光的馨香。这样的季节,胜过三月的乍暖还寒,将自己置身于十月的艳阳中,我只能用“二十二摄氏度”来表达它。

04

飞舞

林间小道,或是火红或是金黄的叶儿漫天飞舞,在天空中盘旋着,盘旋着,不肯落下。好一会儿,它终于安静地躺在了泥土上,孤独地诉说离别的苍凉,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沉寂起来。那色彩斑斓的蝴蝶,你又在为谁翩翩起舞呢?从河岸上放眼望去,是一片黄色的原野,密密的芦苇花摆弄着婀娜的身姿,我顺手掰下一根,轻轻吹动,苇絮们便在头顶纷纷扬扬,好似天女散花。

05

硕果

我见过最美的笑脸是农民的笑脸,夹杂着汗水的笑脸,那么真诚,那么满足,长着皱纹的黝黑脸颊上绽放出灿烂的笑颜,抹去了一切疲惫。稻田里时而弯腰,时而伸腰,镰刀割稻谷的沙沙声在激励着收稻人继续努力,就连小孩也来帮着拾稻穗了。一小会儿,金黄的稻子已经躺在前坪里沐浴阳光,再过几日,香喷喷的米饭伴随着鸡鸭鱼肉,成就了农村的“尝新”习俗。门前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丰硕金黄的柿子在艳阳下闪着点点金光,把枝条压弯了腰。红薯也可以开挖了,一锄下去,硕大的红薯一摞摞,放几个进烤箱,就能做出香味扑鼻的烤红薯,我对这大自然馈赠的浪漫情有独钟,软、糯、香、甜,一种透彻的幸福感涌上心头。

 数十年前,我的第一声啼哭就与十月结下了不一般的情愫,今天,这美好的金秋依然承载着我浓浓的爱意。于是我写十月,仅仅只写十月。

文章分享完了,余音袅袅,回味无穷。龚伟志老师的这篇描写十月、描写秋天的优美散文,生动细致,充满灵气,带着馨香,伴着温暖,读起来非常愉快,仿佛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开心地走在乡间小路上。

听众朋友,在你的眼里,我们家乡双峰的秋天是怎样的呢?欢迎您在节目播出后,到双峰县作家协会的公众号《湄水文苑》中发布的本期文章下留言讨论、交流。

好的,听众朋友们,以上就是今天的《双峰作家》栏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收听。我们栏目每周五晚上8点首播,每周日晚上8点以及周一、周三中午12点重播,欢迎大家关注、期待。本期节目编辑王海霞、谢阿琳,监审彭璀铌、曹乐乐,监制刘颂阳、胡柳莲。感谢您的收听,咱们下期节目再会!


本文配图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

龚伟志,双峰县永丰镇人,一个爱笑爱闹的女子,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脱兔出笼。心怀浪漫,心思细腻,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END


责编:戴戈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