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双峰客户端1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龙在寒)“一条龙的工序有好几百道,单是扎龙头龙尾,两人合作就要四五天才能完成。”1月28日,在杏子铺镇泉坝村,民间手艺人朱林坤正在家中加班加点赶制龙灯。
娄底所在的湘中地区历来有舞龙灯的文化传统。杏子铺镇周边就有30多支龙灯队,享有盛名的火龙灯,则是泉坝村朱氏火龙,有着400多年历史了。
随着龙年春节临近,朱林坤收到扎龙灯的订单越来越多。为了赶工期,夫妻俩常挑灯夜战至凌晨两三点。
在朱林坤家大厅,只见威武大气、栩栩如生的龙头龙尾和龙珠摆满半间房,有些刚扎好骨架的龙头龙尾已初见雏形,立于厅中。朱林坤正忙着给骨架上铺蚕丝、挂胡须。
师从祖上的朱林坤从事火龙灯制作已有32年。对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痴迷,他平时也积极参加村里的舞龙灯活动。龙不停地舞动,烛光也不停地闪烁,叫人看得眼花缭乱,但不管你怎么舞,那烛火就是不会熄灭。“火龙”的称谓因此得来。每一处闪烁的烛光,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传承。
在当地,龙灯从正月初三开始“出游”,直至元宵节圆灯。生逢盛世,村民舞龙灯的热情越来越高。
杏子铺镇泉坝村村民 朱林坤说:“ 龙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舞龙灯是表达美好愿望和新年祈福的方式和载体。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舞龙灯更有劲头了,这也带动了龙灯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我们愿意用一辈子的心血,将制作龙灯的工艺代代相传。”
近年来,杏子铺镇依托水府庙旅游风景区,促进文旅体深度融合,创设乡村休闲文旅融合场景。昔日的驾船佬纷纷上岸吃上旅游饭,通过经营民宿、餐饮、特色农产品等发家致富,虽然再也不用过爬滩涉险的生活,但舞龙灯的习俗却一直保留下来。
一审:贺磊
二审:欧阳亚辉
三审:刘郁鑫
总编:刘颂阳
责编:贺磊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曾超群赴双峰县检查消防安全和防溺水工作
2025年省文联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基层文联骨干专题培训班在双峰举行
双峰江口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举行签约仪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与双峰县人民政府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王文红检查消防安全和防溺水工作
王文红主持召开2025年双峰县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
“娄超”燃动双峰:以球会友 “足”够精彩
“娄超”双峰“第二现场”:大屏前的观赛热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