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委编办:做好机构编制加减法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2024-02-27 09:51:03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贺磊 |          浏览量:59445

近年来,双峰县委编办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指针,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从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入手,做好法治领域的机构编制“加减法”,有力推进了全县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强法治工作力量

一是健全机构强力量。在乡镇(街道)统一设置基层党建办公室,并加挂联村(社区)工作办公室牌子,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设立县综治中心,加挂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导中心牌子;乡镇(街道)统一设置社会治安和应急管理办公室、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进一步为乡镇(街道)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在乡镇(街道)统一设置政务(便民)服务中心,简化审批程序,推行“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2023年以来,累计完成全县村级网上办理事项3000余件,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是下沉编制强力量。加大基层法治队伍用编保障力度,通过定向招录基层法治机构公务员计划、选调生计划、优秀退伍士官下基层计划,选优配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充实智治基础。通过职务职级晋升、提高待遇保障、“蹲苗行动”等有力措施,推动年轻干部及专业技术力量下沉,有效化解基层治理人才匮乏、力量薄弱问题。优化配置基层法治机构辅助人员额度,配齐配强“一村一辅警”、司法辅助人员。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取得新进展:2023年1-10月,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2153例,成功化解2077例,调解成功率96.5%,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增添基层治理新活力。

三是优化职能强力量。将县法援中心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入县司法局机关,增强了法律援助队伍的专业力量,拓展了法援服务阵地,有效解决了法律援助资源匮乏问题,为高效提供“全业务”“全时间”公共法律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2023年上半年,全县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96件,法律帮助371件,为受援人防止或挽回经济损失180余万元。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及时梳理调整相关部门公共服务事项,对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加挂社区矫正管理局牌子,进一步增强社区矫正工作专业力量。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确保了“四个不发生”,信息化核查率达到100%,“六个不准”事件零发生。

执法重心向基层下移,减少多层多头执法

一是构建综合执法体系。推进执法职责整合、执法队伍归并、执法重心下移,基本实现“一个领域最多一支执法队伍”目标,打造“综合执法大队+专业(片区)执法中队+乡镇(街道)执法大队”三级梯队模式。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赋予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整合乡镇(街道)有关行政执法职责和机构编制资源,组建统一的行政执法机构,以乡镇(街道)名义开展执法工作,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实现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

二是推进“大综合”“大执法”。通过改革,集中原分散在23个执法机构的相关执法权,整合为7大综合执法机构,大幅减少执法主体,有效解决了执法工作中执法主体职责边界不清、执法体制不顺、执法范围模糊等问题,从源头上减少重复执法、多头执法。

三是整合职能职责提效能。整合相关部门行政复议职责,打造“智慧复议”,明确县司法局为县人民政府的唯一行政复议机构,以县人民政府的名义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设立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统筹调剂2名行政编制到县司法局,单设行政复议股,探索建立“繁简分流”的案件审理机制。2023年,全县新收到行政复议申请72件,实现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率70%以上。有效强化了行政复议的制度权威和法律功能,切实提高了行政复议综合履职效能。

一审:贺磊

二审:欧阳亚辉

三审:刘郁鑫

总编:刘颂阳

责编:贺磊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