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8 09:56:20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戴戈 |
浏览量:26792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共湖南省委《关于推进清廉湖南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双峰县纪委监委联合双峰县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清廉故事我来讲》栏目,我们的栏目将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廉洁基因,厚植勤俭节约、廉洁奉公文化基础,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在全社会营造和弘扬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风尚,让以清为美、以廉为荣在双峰大地蔚然成风。

清廉双峰宣讲志愿者:吴攀辉(县纪委监委)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清廉双峰”宣讲志愿者吴攀辉 ,来自双峰县纪委监委,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故事是—《一张免欠条》,该文章发表于2022年8月2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余敏燕。
1914年,李佐玉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鼎龙乡麦鹅村,这里山清水秀、群山环绕,乡亲们起早贪黑、勤苦劳作,却依然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李佐玉幼小的心灵里便埋下了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种子,1928年,刚满14岁的他操起镰刀,加入到鼎龙暴动的队伍,1932年,他穿上军装,毅然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李佐玉身经百战,出生入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83年的夏天,已离休的李佐玉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少小离乡老大回,转眼已过几十年,乡音未改,家国已然安定,可家乡贫穷的面貌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汽车到不了家,热情的乡亲们便一起来到几里外的路口迎接。看着乡亲们一张张亲切的脸庞,一双双饱含期待的眼睛,李佐玉眼眶湿润了,他暗暗下定决心:“家乡不富我不走”。
此时的李佐玉已年近七十,患有严重的肺气肿、冠心病,他不顾年老体弱,带着妻儿子女,毅然住进了自家老屋,决心和乡亲们大干一场。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要想变,先通电。老将军决定先从路、电两个字入手,为家乡的建设打下基础。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从乡到县、到地区、到省,走了十几个单位,辗转奔波一千多公里,终于把资金落实。他又召集村干部商讨办法,一户一户地走访村民,最后决定因地制宜,抓好种养。李佐玉身体力行,一有空便挖穴种果树。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柑橘。他还积极组织村民们大力发展养猪养鱼业。没有本金,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还向亲朋好友借钱;没有技术,他到县里向兽医人员请教、把技术员请到村里……
山村面貌日新月异,可李佐玉却更加黑瘦,病也加重了。但将军的心血没有白费,公路修到了家门口,电通到了家家户户。到1988年,村里人均收入比1983年翻了一番多。
1988年10月,国家授予李佐玉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由于身体原因,他不得不去太原养病。将军即将离开的消息传来,乡亲们心中虽然不舍,但还是希望将军养好身体。此时乡亲们都准备着,要把老将军借给他们做本金的钱还给他。李佐玉却思忖着,要是把钱还了,扩大再生产就没有了资金,刚刚起步的乡亲们将再次陷入困境。
于是,李佐玉把受过资助的乡亲们找来,深情地说:“乡亲们,你们的情我领了,你们还不富裕,还要发展生产,我不能釜底抽薪。我扶助你们的钱,都不必还了,就算我对乡亲们的一点心意。”说着,他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某某所欠的钱款多少元,免还。”并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乡亲们拿着这张“免欠条”,一个个惊愕不已,一阵寂静之后,突然,有人声泪俱下,“扑通”一声给老将军跪下了。将军急忙扶起,泪眼朦胧地说:“家乡这片水土养育了我,不是你们欠了我的什么,是我欠家乡的太多了!无论走到天边,当再大的官,我永远是人民的子弟。”
1992年8月4日,李佐玉病故。人民的将军来自人民,人民的将军永远属于人民。麦鹅村人每当回忆起与李佐玉同甘苦、共奋斗的岁月,都热泪盈眶地说:“李佐玉不愧是家乡的好儿子!”
感谢您收听这一期的节目,期待更多志愿者参与《清廉故事我来讲》,加入清廉双峰宣讲志愿者行列,再会!
我们提供故事文本由你来讲,《清廉故事我来讲》参与热线 :13873881850(微信同号)
责编:戴戈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